找到相关内容190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庸之道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说明掌握道的原则是应该与时发展、切合时宜的。故《易·艮彖》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系辞》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孔子和孟子都非常强调“时”的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相适应的时间。小之如农作物的生长,大之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时间的更新。如果离开这一规律,就无法掌握中道。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孔子主张“使民以时”。孟子也认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744026.html
  • 良知与人性的进化

    恶,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告子所谓的性无善无恶说,有孟子的性善论,还有荀子的性恶论。我们既然要谈的是良知与人性的净化,当然要搞清楚这人性了。性善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儒家认为,人性不但本来是善的,而且是向善的。也就是说,人性总是会向善的方向发展。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向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是不变的规律。关键是要有人来引导。所以,...

    聂瑞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291604.html
  • 性善恶论 (上)

    争论不休。究竟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我们之所以要旁及性善性恶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伦理学关系重大。  人称孟子(孟轲)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从性善论方面较系统论述人伦和施行仁政的哲学家,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人性善恶之争的引发者。有道是“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1]荀子(荀况)提出了与孟子对立的“性恶论”人性主张。凡人都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457024.html
  • 我国传统学术与佛学

    尧舜禹汤文王周公﹐至孔子集其大成﹐至孟子而极其  光辉﹐在汉唐时为经学﹐在宋明时为理学。自清初至现代﹐  则为讲义理的宋学﹐与讲考据的汉学。两干多年以来﹐其学  者的著述之多﹐实在不可胜数﹐总其要归﹐则不...的生灭心﹐也等于现代人所常说的情感  作用。儒家学说﹐即在扩充人类的道心﹐挽救其人心的陷溺  ﹐这以孟子说得最为透澈﹐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他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问而知者﹐其良知...

    遯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271209.html
  • 朱熹,格万物以致知

    几部经典的“新义”,宋神宗于1075年以命令颁行,作为官方解释。不久,王安石的政敌控制了政府,这道命令就作废了。   这里再提一下,新儒家认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最重要的课本,将...得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孟子之论,尽是说性善;至有不善,说是陷溺。是说其补无不善,后来方有不善耳。若如此,却似论性不论气,有些不备。却得程氏说出气质来接一接,...

    冯友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144606.html
  • 慈悲与爱的异同

    与儒家的功利实有天壤之别。   孟子对于“仁爱”的施与,较之孔子的说法更为露骨些。他说:“君子之施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东汉的赵歧注释孟子的这段话说:“物,谓凡物可以养人者也,当爱育之,而不加之以仁。若牺牲,不得不杀也。……临民,以非己族类,故不得与亲同也。”可见儒家之言“仁爱”,有亲疏之别,族类之差,因其所处地位不同,故所施不能无...

    陈星桥

    |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2215314329.html
  • 儒家五常与佛教五戒

    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然而佛教的‘不杀生戒’却是一个实践的标准。不杀生,就是对于一切有情的关爱,不但不能去杀害他,也不能对他起杀心。《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梁惠王见了一头牛觳觫而不忍杀之,易之以羊。虽然他是换汤不换药,但孟子认为那也无所谓,只是梁惠王见到牛而未见到羊而已,如果他能见到羊,也是能生起怜愍心的。孟子的教育方法不可不谓煞费苦心了。如果我们能渐渐推及那还何愁不众生平等呢?而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1655997.html
  • 中国文化的特质

    的传统,所以孟子提出“四端”之说,王阳明则倡“良知”,其实都是诉诸于直觉的道德判断,对于理性的知识,则多少存着排斥的态度。佛教方面,尤其是禅宗,更有同样的“反智”色彩及直觉倾向,例如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时期,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譬如孟子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大力提倡“性善”之说。两千多年来被视为儒家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孟子之后的荀子则因为人有耳目之欲、自私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861137.html
  • 道德重建之我见

    活动时,引用了孟子的“推己及人”的理论来发言。结果会后,一个朋友对我说:“你居然还引用孟子的话,真服了你。”搞得我很不好意思,感觉我的思想实在老土,从此不敢再引用孔子与孟子的话了。   c、中国人少有...

    朝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0766939.html
  • 推己及人与慈悲众生

    ,而且有仁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所以,孔子、孟子在讲到孝道中所蕴含的“敬”的内涵时,都把“敬”视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孟子说:“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可见,儒家认为孝道是人所特有的道德行为,是人和动物相揖别的标志之一,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被贬称为“禽兽”。“有知而无义”的动物即使偶尔有“报答...

    朱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0879916.html